自從人類社會產生以來,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、資本主義社會,我們人類社會一直處于生產力低下,物資高度缺乏的狀態,因此幾千年以來,國家、社會、民族大多處于戰爭、環境破壞、生產再恢復的循環中,零和博弈成為幾千年來的社會共識。
但是當新中國誕生,東方之龍崛起后,全球發展邏輯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,生產力快速提升,技術升級迭代迅速,綠色低碳轉型迅雷不及掩耳,幾千年來的傳統發展模式在中國集權式的管理模式下,集中力量辦大事,產能得到極大的滿足,甚至大部分產業領域產能過剩,各類新技術應用推動了全社會的進步。但是社會的發展共識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,這也符合常態。因為人的認知往往是各種創新和試錯等各種新解決方案的提升,國家也是人組成的,因此認知滯后是必然。
但是承認認知滯后并非坐等,順其自然自然過渡。落后的思維必然產生落后的管理模式。落后的管理模式一定會帶來人才、財力、物資的極大浪費。事實上,因為產能過剩和落后管理模式,知識產權保護不力,現在導致各行各業內卷,價格惡性競爭,企業持續生產難以為繼,工人大量被裁員。在這樣情況下,唯有轉變管理的觀念,才能扭轉當前發展的困局。
眾所周知,轉變觀念是最難的,需要長期的學習和提升。但是作為執政黨,需要放寬視野,繼續堅持群眾路線。中國社會從來不缺人才,但是因為長期以來的管理手段,真正的優秀人才很難發揮自己的特長,即使偶然有機會,也會被各類利益排除在外。那么這個問題是不是就無法解決?我們覺得互聯網已經打破各種束縛,自媒體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。最需要考量的是我們在選擇浩瀚信息的時候,需要堅持什么樣的立場和原則。如果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建立獨立的在線諫議中心,那么我們就一定能獲得優秀的人才、獲得最優的解決方案。
當前各級政府都有自己的在線服務中心,但是這樣的中心有很多時候是閉目塞聽。所以最高層往往獲得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,甚至有很多虛假的信息。當然這個虛假并非是當事人提供虛假信息,而是因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的原因,長期以來大量虛假的地方統計數據充斥了各類管理體系,在這種模式下,我們無法獲得正確的數據信息,不能形成正確的判斷。
現在我們應該思考究竟以什么的模式管理我們的社會。可持續是一種理念,不僅僅是國家相處的問題,包括社會發展、產業協同、有效增長,生態環境容量,企業員工利益、社會養老都應該是這種管理模式的核心內容。
可持續一定是多方共贏的模式,所有參與方才有動力。而我們現有的發展模式正在喪失共贏的基本理念,一定不可持續。(王軍純)
|